我市擁有212公里海岸線,海域總面積1829平方公里,適宜發展風電產業的海域達600多平方公里,依托這一優勢,我市搶抓機遇,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用“風馳電掣”的“海陽速度”向海攬風、掘金蔚藍,賦能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國家電投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標志著我市海域風電項目116臺風機實現全容量并網目標。我市也成為全省海上風電項目第一個投產發電、第一個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城市。

國電投山東半島南3號、華能山東半島南4號兩個項目,均屬山東省首批七個海上風電示范工程,總投資約110億元,總裝機容量為6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16億千瓦時,年可穩定上繳稅金1.5億元,年可節約標煤約50.4萬噸。從3月13日山東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半島南3號開工建設,到4月2日半島南4號成功打下全省海上風電第一根鋼管樁,再到目前全部并網發電,兩個項目建設用時不到一年,創造了多個全省第一。

海陽按下海上風電建設“快進鍵”,風電產業也隨之蓬勃發展。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集科研、制造、運維等于一體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已落戶遠景能源、上海電氣、核電設備、中集來福士、豐匯重工、中核控制、陸上運維中心、臨港通用和重件碼頭等十余個上下游裝備制造及相關配套產業項目,能夠為海上風電產業提供制造主機、塔筒、導管架、升壓站等上下游鏈條的配套產品。

為做好相關項目引進建設,我市在資源利用上實行市級統籌,統一規劃用地,統一功能布局,加強土地、資金、能耗等方面的要素保障,不斷推進項目建設與政策體系精準匹配和銜接平衡。未來,我市將從海上風電風機制造海上風電鋼結構制造、海上風電施工裝備及建設、海上風電運維研發、海上風電場運營管理五大基地建設上全面發力,打造蓄勢崛起、蓬勃發展的海上風電產業。

深邃的大海蘊藏無限發展機遇,我市還將在海上風電場、海洋牧場、海洋能利用等各個領域進行探索發力,對風能海水淡化、風電制氫等領域積極進行技術開發,逐步形成海洋與陸地、海面與海底、發電與儲能、制造與運維等多層次立體化融合發展的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