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風來,半島潮涌;海上發電,今朝實現。海陽市在山東海上風電首批示范項目中勇立潮頭,敢為人先,跑出了當年開工、當年并網、當年投產的“海陽速度”,創下了“首個海上風場落戶、首臺風電機組下線、首臺海上風電塔筒豎起、首個海上風場全容量并網”四個全省第一,讓海陽成為了山東省海上風電項目第一個投產發電的城市。

為落實“雙碳”戰略,海陽市錨定“3060”目標,搶抓機遇,讓資源優勢變成發展優勢,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建設海上風電這項復雜系統工程,離不開優越的營商環境,海陽市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全力推動了項目建設的“加速跑”。
半島南3號、南4號風電場海域距離海陽市陸地約35公里,屬于國內單樁基礎水深最深的大型海上風電場之一,平均水深31米,海流、潮汐、波浪、強風等影響惡劣,不可預測因素較多,施工作業可謂是困難重重。

半島南3號、南4號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建設伊始,海陽市相關部門便積極配合,統籌各類資源,項目簽署國有建設用地交地確認書后,為全力服務好項目,助力項目早日開工投產,海陽市制定了“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為項目提供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審批服務。為快速推進項目建設,海陽市相關工作人員現場辦公、全程陪同協調辦理各項手續,爭請專門審批“綠色通道”、實行容缺審批辦理,幫助項目及早落地。同時,研究協商操作流程,在最短時間內為項目拿到了施工許可,極大節省了企業辦理時限,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海陽屬地、各職能部門提供“保姆式”的優質服務,撲在項目一線,隨時幫辦代辦、現場解決問題,掃清阻礙項目推進的屏障和壁壘,促成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見效。

經過300余天的艱辛鏖戰,最終全容量并網發電目標圓滿實現。據統計,自首批機組并網以來,半島南3號、南4號海上風電項目已累計發電量突破1.6億千瓦時。
在海陽南部海域,放眼望去,一座座風電機組如一根根“定海神針”,立在茫茫大海之中。116臺海上風電機組預計年發電量達16.21億千瓦時,可有效替代標煤48.6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6.4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