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完整視頻
7月16日是三伏的第一天,中醫有入伏貼敷“三伏貼”的療法,以求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上午,在我市各中醫門診,“冬病夏治”的“三伏貼”愈加火熱。
在市中醫醫院的國醫堂門診,前來貼敷“三伏貼”的市民絡繹不絕,醫生介紹,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經絡氣血流注也最旺盛的季節,而此季節中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人體氣血通暢,此時進行貼敷治療最能刺激穴位,使藥物循經導入到達臟腑,是治療、調整臟腑機能的最佳時機,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科主治醫師于濤介紹,醫院依據中醫冬病夏治理論,優化了藥物的組合,還有穴位的配伍,主要是對陽虛類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特別是呼吸道類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的疾病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預防和保健作用。
除了成人貼敷三伏貼外,還有不少家長為了給孩子調理身體,早早地就來到小兒門診排隊。家長表示,帶孩子堅持貼了很多年,明顯感覺孩子體質增強了不少。兒童冬病夏治有一定的適應癥范圍,冬病主要是指冬季容易反復發作、加重的疾病。市中醫醫院小兒科病區護士長周娜告訴記者,三伏貼主要是增強小兒體質和抗病能力,主要針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上呼吸道一類的疾病,還有一些消化不良的體質的調理。
“三伏貼”,又稱三伏灸,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三伏貼”的時間分別是在每年的頭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
特別注意的是,三伏貼對于藥物配制、穴位配伍、穴位精準度都有很高要求,市民在貼敷的時候,應選擇正規的醫院,醫師會根據患者的不同癥狀和體質進行辯證和加減,切不可盲目貼敷。另外,貼“三伏貼”不同年齡、個體差異貼敷時間也有所不同。一旦皮膚在貼敷后出現不適的感覺,要迅速將藥物揭掉,用清水清洗一下局部的皮膚,禁止抓撓皮膚并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