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陽市,有一條遒勁蜿蜒、高懸山頂的道路劈山鑿嶺貫穿東西,全程167道彎,有“海陽天路”的美譽,它就是民俗旅游路。山路蜿蜒,環繞果園梯田,這是一條鄉村文明致富路,更是一條紅色旅游初心路。
民俗旅游路全長25公里,連接“膠東屋脊”朱吳、盤石店兩鎮,途經26個村莊,路面平整、線形優美,自2010年修建完成至今,成為了沿線村莊經濟發展的“階梯”。一大批原先在山區深處的村莊以路為媒,找到新機遇,吸引外部資金投資農業,發展休閑旅游和觀光農業,開發出繆家村的“半山云溪”、井家溝的“見山·36°棲”、大莊村的“臥石山居”、仙人盆的“伏虎嶺”等特色民宿。沿線村民也在種植蔬果的基礎上,拓展起采摘、園藝、茶葉等新興項目,助推了體驗農業、觀光農業、農村電商、農副產品配送等新業態的興起,讓農村經濟因路而活、因路而興、因路而美。朱吳鎮后山中澗村村民楊立龍告訴記者:“自從修了民俗旅游路之后,這里就變成了櫻桃市場,每到收櫻桃的時候,因為交通便利,外來的游客也隨之增多,櫻桃的價格上去了,村民的收入也越來越多。”
民俗旅游路貫通了海陽市北部地區主要景區景點,與山海路相連接,完成了海陽市山岳生態旅游版塊與濱海休閑旅游版塊的對接,串聯起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云頂竹林、地雷戰景區、生態民宿、萬米金灘等全域旅游景點,“交通+旅游”的雙向融合成為鄉村振興實踐的縮影。在地雷戰景區,每天都有游客前來參觀,地雷戰紀念碑、地雷戰蠟像館等景點無一不記錄著那段烽火歲月留下的革命事跡。
地雷戰景區經理齊鑫星告訴記者:“地雷戰旅游區作為民俗旅游路自西向東的起點是煙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山東省青少年研學基地。景區內有一場大型的地雷戰實景演出,高空英雄玻璃橋、影視展覽館、蠟像館、黃村監獄等配套設施。每年都為山東省內的各大機關企事業單位團隊提供愛國主義教育服務。”
民俗旅游路自建成以來,未經歷過大中修。2021年,市交通運輸局對此進行精心設計建設方案,統籌推進項目建設,保障道路帶動全域旅游發展和促進農民致富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海陽市地方公路建設養護中心科員徐艷秋表示:“2021年,交通運輸局投入資金四千余萬元對民俗旅游路進行提檔升級,對該線路進行了路基整修、瀝青罩面,設置特色生命安全防護設施;增設涼亭、人行步道等景觀小品,同時強化日常管養和路域環境整治工作,配備28名養路工人對道路進行日常養護,加強路面清掃,水溝清理,路容路貌,路邊景觀點的整修,建立了建養結合的道路管養體系,確保公路暢通整潔。”